黄仁勋最新专访:盛赞马斯克,希望有机会见特朗普
1 天前 / 阅读约11分钟
来源:36kr
英伟达CEO黄仁勋:AI、芯片创新推进自动驾驶等技术发展。

1月8日消息,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开幕式上,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发表了主题演讲,随后接受了外媒的独家专访,主要围绕了几个话题:新芯片、人工智能、马斯克、会见特朗普。

在这场约15分钟的对话中,黄仁勋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展望,讨论了该公司新芯片给部分投资者带来的失落情绪,并探讨了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他还提及了科技界的知名人物埃隆·马斯克,对其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的努力表示了赞赏。对于特朗普的上任,黄仁勋表示希望有机会会面的愿望,他希望能为即将上任的政府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

以下为黄仁勋最新专访全文 :

问:自我们上次对话以来,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次您在CES大会中宣布的内容主题涵盖广泛,包括新型显卡、芯片、汽车领域的技术革新,以及软件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些众多领域中,哪一个对英伟达的未来最为重要?

黄仁勋:这很难抉择,它们都很重要。我们发布了三款芯片,还推出了一个开创性的AI世界基础模型,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我们还分享了机器人领域的三项重要进展。当然,Blackwell RTX的发布,以及我们引入的名为“神经着色器”的新AI技术,都是我们正在将AI能与经典计算深度融合的例证。

问:提及RTX,您过往的故事总是围绕高性能GPU、服务器机架及数据中心市场的霸主地位展开。而今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这次的焦点是桌面领域,且晚些时候还将推出笔记本电脑版本。对于您而言,这项业务的未来是怎样的呢?

黄仁勋:计算机图形领域将恒久长存。我们所做的,是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图形巧妙融合。我们所生成的图像,得益于计算机图形技术所提供的高清像素,而AI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能力。举例来说,在大会中提及的四帧图像中,包含了3300万像素的处理需求,以达到4K分辨率的标准。在这3300万像素中,有200万像素是通过计算直接得出的,而其余的3100万像素,则是借助AI的力量生成的。

问:换句话说,AI预测了它认为应该是怎样的像素,以此来完善图像。

黄仁勋:确实如此,这正是生成式AI的精髓所在。

问:在我看来,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重点似乎逐渐从图形卡本身(如Blackwell),转移到了Omniverse和Cosmos这样的平台上。关于Cosmos,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探讨,您将其描述为“世界基础模型”。

黄仁勋:Cosmos是专为物理世界打造的。ChatGPT所呈现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文本与物理世界的结合。这是理解它的最直接方式。

问:这个模型能够根据文本输入,生成跨越多种媒介的合成数据,且这些数据都基于对物理世界的理解。

黄仁勋:没错,它理解物理世界。比如,我要求它生成一辆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的特征,它会考虑到世界的动态性、物体的持久性,以及空间中的几何关系,从而创建出一个合理的汽车行驶场景。

问:你们选择将其开源,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直接推向市场的产品策略,而是更多地展示了Cosmos的潜力和功能。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吗?

黄仁勋:确实如此。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行业,我们视之为非常重要的领域,并为它们提供了三种类型的计算机。其中,DGX(英伟达旗下的新型大内存AI超级计算机)用于训练,还有安装在汽车或机器人内部的专用计算机。现在,Omniverse(结合Cosmos)成为了一种新的计算平台,它就像是这些机器人的数字孪生体,或是它们学习如何运作的虚拟环境。因此,如果加速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领域在AI方面的开发,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

问:这里存在一个学术与实践方面的矛盾点。如果我可以这样表述,特斯拉作为你们的客户,他们的理论或实践是基于通过视觉收集的真实世界数据。那么,Cosmos所依赖的合成数据是否与这种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做法存在某种冲突或矛盾呢?

黄仁勋:实际上,Cosmos并不是要取代真实数据,而是对其起到补充和增强的作用。因此,应该尽可能地收集真实世界的数据。正如你所提到的,收集这些数据是非常昂贵且复杂的任务。马斯克在这方面拥有显著的优势,因为他拥有汽车工厂,能够安装大量的视频采集设备,同时他的自动驾驶算法也非常先进。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在路上有大量的汽车在运行,这为他提供了海量的真实数据。所以,通过运用这些方面数据,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问:我想请教一下,马斯克显然对即将上任的政府有很大影响力,他还将特斯拉定位为领先的AI和机器人公司。那么,对于他个人而言,以及对于当选总统和即将上任的政府对于AI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吗?

黄仁勋:关于他们具体对AI持何种态度,我并不是非常了解。但我知道马斯克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他正在研究一些非常重要的AI领域,包括基础认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机器人技术。这些领域都是AI发展的前沿和核心。

问:你们在物理AI、机器人技术和自动驾驶的供应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能否详细解释一下你们在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黄仁勋:我们是一家专注于核心技术的公司,致力于构建基础计算平台。我们不仅提供硬件,还开发必要的算法和AI技术,形成全栈式的解决方案。然后,我们将这些技术推向行业,让他们能够采用并转化为终端市场解决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扮演着计算平台的角色。

问:当你在CES舞台上被众多类人机器人环绕时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在拉斯维加斯的CES上真正目睹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机器人呢?

黄仁勋:这确实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场景。我认为,首个大规模应用很可能会出现在制造业。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数十亿甚至可能数百亿的工作岗位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的下降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因此,我认为世界迫切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机器人技术正是我们弥补这一缺口、帮助企业恢复失去的收入并提升生产力(从而有助于降低全球通货膨胀率)的最佳途径之一。所以,在不同的领域内,机器人技术都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制造业可能会成为首个部署机器人的领域,毕竟它们的需求最为迫切,且市场潜力巨大。

问:关于英伟达的商业模式,你在发布会上也详细阐述了Cosmos以及物理AI在推理方面如何助力推动业务增长。

黄仁勋:是的,正是这些因素推动了我们的增长。简单来说,我们拥有三种计算机系统,其中两台与Omniverse紧密相连,产生了大量对于训练AI模型至关重要的数据。Omniverse负责创造数据,然后我们利用这些数据来训练AI模型。训练业务是我们直接销售的重要动力。此外,可用的机器人数量越多,我们就能创造越多的数据,进而训练越多的AI模型。这是一个必须持续进行的循环,也是我们追求的核心目标。这一切都促进了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和消费。

问:人工智能支出和数据中心的增长都在迅速增加。有些人对这项技术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无论是从短期、中期还是长期来看。

黄仁勋:从长远角度来看,AI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力量。我们正处于这项技术的萌芽阶段。未来,每个数据中心都将由AI以及我们今天所构建的这类计算方式所驱动。如果你看看今天的世界,我们大约一年半前开始重塑并重新发明计算技术。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将见证从传统的通用计算方式向新的AI和加速计算方式的深刻转变。所以,我们的增长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问:这是Project Digits,定价3000美元?

黄仁勋:没错,它是一台超级计算机。

问:那么,你可以说服我为什么要购买这样一台设备呢?它的潜在市场规模有多大?

黄仁勋:全球范围内,软件开发者数量高达3000万,设计师约有1000万,而创意艺术家可能有2000万。至于学生群体,由于人数众多且分布广泛,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保守估计也有数亿之众。几乎每个人都需要电脑,而如果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渴望拥有一个如影随形的智能助手。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问:如果有机会与当选总统会面,你有什么期待或感想?

黄仁勋:我很期待这次会面,能够向他表示祝贺,并探讨我们如何能够协助新政府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问:你在演讲中提到了财政领域,同时我也注意到,在中国,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比如小鹏等公司。关于可能的技术出口限制和关税问题,你对此有何准备或看法?

黄仁勋:我们将尽我们所能,为政府提供行业见解和分析,帮助他们做出最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决策。

问:自从我们上次交谈以来,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你曾提到通用机器人的时代即将到来,那么你认为2025年会是通用机器人的元年吗?还是说这还为时过早?

黄仁勋:各种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所需的赋能技术正在不断涌现,所有要素都在汇聚。但行业仍有很多工程工作要做。从长远来看,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地球上的机器人数量可能会以数十亿计。这一天显然正在到来,但具体是在未来两三年还是五年内,还很难说。不过,现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经遍布全球,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初创公司的涌现。大型公司、工业公司和消费电子公司都在积极投身于机器人技术的未来。

我们向行业提供的是一个包含三种计算机系统。无论他们是在开发机器人培训还是机器人本身,我们都有相应的系统为他们提供支持,还有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云。如果他们需要进行机器人模拟,我们有Omniverse供他们使用。而当他们准备部署机器人时,我们有小巧的计算机,这基本上就是可以安装在机器人内部的“大脑”。因此,我们将与整个行业合作,从机器人的研发到部署,全程参与。我们为他们提供计算机系统、算法、AI等,并将与行业伙伴携手,让这一未来迅速成为现实。

问:在英伟达的各项业务中,哪条业务线预计在今年增长最快?是数据中心、游戏还是其他?

黄仁勋:所有业务线都将实现快速增长。我认为,游戏业务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而自动驾驶汽车业务也有望在今年取得显著进展,有望成为一项数十亿美元的业务。不过,自动驾驶汽车业务尚处于萌芽阶段,但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对其的极高重视。原因在于,我们能从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阶段持续获益,直至汽车的实际部署。毕竟,汽车公司不仅需要用于生产实体汽车的工厂,也离不开打造自动驾驶系统的“AI工厂”。在这两大关键环节,我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我坚信这将是一个规模极为庞大的业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