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OpenAI“宫斗”内幕:公司董事会用绝密文件扳倒CEO
1 天前 / 阅读约11分钟
来源:36kr
这场颠覆认知的AI安全革命,究竟是理想主义的殉道,还是权力祭坛上最新鲜的血祭?

划重点:

1、亿万富翁彼得·蒂尔曾多次警告奥特曼,当心OpenAI被“有效利他主义者”接管。

2、奥特曼与联合创始人布罗克曼被曝拖延引入AI安全专家,并力推自己的人选。

3、奥特曼曾误导董事会,称GPT-4的功能已通过安全委员会审查,但调查发现部分功能未经过批准。

4、奥特曼私自控制了一只与OpenAI相关的创业基金,但并未将基金利润回报给OpenAI投资者。

5、苏茨克维和穆拉蒂提供了奥特曼涉嫌撒谎、操控高层和挑拨团队的证据。

2023年11月18日,AI创企OpenAI爆发了一场震惊科技圈的“逼宫大戏”,董事会突然宣布解雇其CEO山姆·奥特曼。虽然这场闹剧在短短五天内就以奥特曼回归结束,但其幕后真相始终扑朔迷离。

外媒资深记者基奇·哈吉(Keach Hagey)在其即将出版的新书《乐观主义者:山姆·奥特曼、OpenAI 和创造未来的竞赛》中,通过对数十位核心当事人的访谈,首次完整还原了这一商业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书中揭示了一位充满矛盾色彩的领导者形象——他既能以技术远见激励团队,又因其惯用的欺瞒手段令众人感到不安。

01 生日宴上的警讯

2023年11月中旬,洛杉矶艺术区一家高级餐厅内,风险投资大亨彼得·蒂尔正为其丈夫举办私人庆生宴。席间,坐在他旁边的是其老朋友山姆·奥特曼。

作为奥特曼首只风投基金的早期支持者,蒂尔见证了这位年轻CEO带领OpenAI掀起AI革命的全过程。2022年11月ChatGPT的横空出世,不仅引爆全球AI热潮,更推动科技板块创下十年最佳表现。但此刻,蒂尔脸上却写满忧虑。

早在结识奥特曼前,蒂尔就曾资助过AI奇才埃利泽·尤德科夫斯基,后者创立的研究所致力于确保超级AI对人类足够友好。尤德科夫斯基曾在《时代》周刊撰文警告:“若不立即叫停当前AI研发,人类文明将面临灭顶之灾。”

蒂尔压低声音警告称:“你们公司半数骨干都深受尤德科夫斯基思想的影响,你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蒂尔在派对上对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发出了警示

这已非蒂尔首次在私人场合提醒奥特曼警惕“有效利他主义者”(EA)思潮的渗透。这个原本关注全球贫困的团体,近年将重心转向防范AI灭绝人类的风险。蒂尔多次预言:“AI安全派”迟早会“毁掉”OpenAI。

对此,奥特曼轻描淡写地回应:“马斯克当年不也这样?我们最终解决了问题。” 他指的是2018年与埃隆·马斯克的决裂,后者曾将AI研发比作“召唤恶魔”。

此时OpenAI员工正沉浸在即将到来的财富盛宴中——该公司估值飙升至860亿美元的股权回购计划即将落地,近800名员工有望实现财务自由。在奥特曼看来,危机警报纯属多余。

然而他并不知道,就在这场生日宴进行时,OpenAI六人董事会中的四位成员——包括两名EA理念支持者——正通过加密视频会议,秘密讨论罢免CEO的计划。而他们的动机,与AI安全理念竟毫无关联。

02 董事会与CEO的权力博弈

OpenAI自创立之初就标新立异:这家由非营利性董事会掌控的机构,宣称其使命是“造福全人类”而非股东利益。2023年6月,奥特曼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董事会随时有权解雇我,这个机制很重要。”

但幕后实情是,真正的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这位38岁的CEO手中。

在被董事会罢免两周前,奥特曼在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上发表演讲

在过去的那一年,董事会就新增AI安全专家人选陷入僵局。当独立董事们属意有效利他主义组织Open Philanthropy的专家阿杰亚·科特拉时,奥特曼与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同为董事会成员)却不断拖延流程,转而力推自己的人选。

Airbnb CEO布莱恩·切斯基(奥特曼提议的董事会候选人之一)回忆道:“这演变成赤裸裸的权力博弈。董事会似乎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是奥特曼推荐的人选,必定对他唯命是从,因此必须否决。”

2023年初,三位亲奥特曼的董事因利益冲突接连辞职,使董事会结构发生质变。剩余六人中,除了奥特曼、布罗克曼和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三位创始人外,还有三位独立董事,包括:问答平台Quora CEO亚当·丹杰洛、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战略主任兼Open Philanthropy资深成员海伦·托纳以及英国有效利他主义组织Effective Ventures理事塔莎·麦考利。

OpenAI曾经的董事会六名成员:奥特曼、布罗克曼、苏茨克维、丹杰洛、托纳以及麦考利

03 信任的崩塌

2022年夏季,当GPT-4首次演示其通过大学生物考试的能力时,多位董事的危机感骤然升级。

托纳后来回忆:“ChatGPT和GPT-4的突破让董事会意识到,赌注已呈几何级数增长。虽然末日预言为时尚早,但公司治理必须立即规范。"

此时,托纳与麦考利对奥特曼的信任已出现裂痕。OpenAI与微软建立的联合安全委员会本应审核所有新产品风险,但在2022年底的一次会议上,奥特曼声称GPT-4三项增强功能全部通过安全审查。而经托纳核查,实际获批的仅有一项。

更严重的是,微软未经批准就在印度测试未发布的GPT-4——这是革命性AI技术首次脱离监管流入市场。令人震惊的是,在长达六小时的董事会议中,奥特曼与布罗克曼对此只字未提,直到散会时一位员工偶然向董事透露。

2023年夏,某位董事在晚宴上意外听闻关于OpenAI创业基金的争议。该基金于2021年启动,用于投资AI相关初创公司,OpenAI曾宣布其由OpenAI“管理”。但知情人士透露,其收益并未回馈公司投资者。

面对质询,奥特曼最终承认该基金实际由其个人掌控。OpenAI高管最初解释说是出于税务原因,后来才承认奥特曼设立该基金是因为这种“临时”安排更高效。虽然奥特曼声称未从中获利,但这种架构已严重违背公司治理准则。

对独立董事而言,这些事件串联起一个危险模式:从ChatGPT的突然发布,到安全审查的刻意规避,再到创业基金的权属隐瞒——奥特曼似乎构建了一个系统性欺瞒体系。

04 CTO的艰难抉择和首席科学家的秘密行动

2023年9月下旬,OpenAI首席科学家苏茨克维罕见地给独立董事托纳发送了一封邮件,问她第二天是否有时间聊聊。这显得极不寻常,因为他们除了董事会会议之外几乎不联系。

当托纳按约致电时,电话那头传来苏茨克维吞吞吐吐的回应,但他最终透露了一个关键线索:“你应该多和米拉·穆拉蒂(首席技术官)谈谈。”

穆拉蒂在2022年5月升任CTO后,实际掌管公司的日常运营。当托纳联系她时,穆拉蒂首次披露了奥特曼的有毒管理风格,且已持续数年。她还透露,每次试图约束布罗克曼,后者就会直接找山姆越级汇报,导致管理完全失灵。

奥特曼与穆拉蒂在2023年接受专访

更令穆拉蒂寒心的是,当她数月前直接向奥特曼提出异议时,这位CEO竟连续数周带着HR主管出席他们的单独会议,直到她被迫承诺“不会向董事会告状”才恢复常态。

托纳随后与苏茨克维深谈,这位被员工视作“AI先知”的首席科学家坦言,自己因种种原因已经失去了对奥特曼的信任,包括后者故意挑拨高管彼此对立。苏茨克维还向托纳展示了更具说服力的证据:2021年他主导的新研究团队刚步入正轨,研究员雅库布·帕乔基就启动了类似项目。当两个团队被迫合并后,奥特曼却私下向双方都承诺“由你主导研究方向”,导致关键研发停滞数月。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苏茨克维与穆拉蒂始终在密切观察董事会权力格局的演变,静候罢免奥特曼CEO职务的最佳时机。在随后数周里,他们小心翼翼地行动,生怕被奥特曼发现,并试图逐一说服各位独立董事。在此过程中,他们成功捕捉到奥特曼的一个致命破绽。

2023年10月,托纳发表学术论文质疑OpenAI安全机制后,奥特曼竟向苏茨克维声称“麦考利董事明确要求托纳辞职”。当苏茨克维向麦考利当面核实时,后者当即否认。

此后,通过Gmail的自毁邮件功能,苏茨克维向三位独立董事传送了两份加密文档:

一份名为《奥特曼行为分析报告》,里面包含了数十项奥特曼涉嫌故意欺瞒的实证,并附有穆拉蒂提供的Slack通讯截屏。其中最具杀伤力的证据显示,奥特曼曾伪造法务部门意见,声称GPT-4 Turbo无需经过联合安全委员会评审,但该公司首席律师当场否认。

第二份文件名为《布罗克曼管理评估》,里面记录了布罗克曼对技术团队实施的精神压迫手段。

最后,苏茨克维警告称:“要行动就必须快”。

于是,2023年11月16日下午,四位董事在视频会议中闪电投票,所有人都同意罢免奥特曼的CEO职务。为防止布罗克曼从中作梗,他们还同意解除其董事职位。直到投票前,独立董事们甚至还曾怀疑苏茨克维是奥特曼派来“测试忠诚度”的间谍。

05 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当晚,正在参会的穆拉蒂接到董事会电话,要求她接任临时CEO职位,但拒绝说明罢免奥特曼的原因。穆拉蒂追问:“你们已经和纳德拉沟通过了吗?”因为她知道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的数十亿美元投资对OpenAI至关重要。但董事会竟尚未告知微软,并最终决定由穆拉蒂在公告发布前最后一刻通知纳德拉。

奥特曼被罢免的消息引爆全球科技圈,但OpenAI董事会仅含糊其辞地解释称他“不够坦诚”。周五晚间的高管会议上,穆拉蒂带领团队向董事会发出最后通牒:30分钟内给出合理解释,否则高管团队将集体辞职。董事们陷入两难,因为他们无法公开承认,举报奥特曼的详细资料正是穆拉蒂本人提供的。他们原本希望穆拉蒂能安抚员工,同时寻找CEO人选。没想到,她却带领同事们对董事会展开了反击。

随着奥特曼的盟友将事件定性为“苏茨克维因帕乔基晋升发动的政变”,几乎所有员工集体签署了请愿信,连穆拉蒂和苏茨克维都赫然在列。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保持公司不崩溃的唯一办法变得更加清晰,那就是让奥特曼复职。

奥特曼回归迫使OpenAI董事会彻底改组,苏茨克维和穆拉蒂相继离职,创建自己的AI初创公司。但至今仍无人能说清:这场颠覆认知的AI安全革命,究竟是理想主义的殉道,还是权力祭坛上最新鲜的血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