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横空出世的DeepSeek,不光把科技圈搅得比火锅还沸腾,就连资本市场沉寂多年、长期不受人待见的橡胶板块也被撩得高潮迭起。
上周,大A的橡胶制品板块异常兴奋,2月20日更是以6.23%的涨幅,领衔两市,宏柏新材、远翔新材、三力士、润和材料等多股涨停。
内里的逻辑有些污:DeepSeek有望带货AI女友(AI+硅胶娃娃),情趣机器人等概念,市场预期这类产品一旦热销,就会带动对橡胶的需求。
资本市场的AI女友“嗨”起来,丝毫不含糊。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涵盖身体、头发、穿戴、声音各个模块,主打一个不分部位,凑齐“全乎人”。
按照投资平台总结的名单,只要是与之沾边的,都在上行通道里:
身体组:三维股份、合盛硅业、东岳硅材、新安股份、远翔新材、硅宝科技等,致力于给AI女友打造堪比超模的“完美身材”;
热塑弹性体组:浙江众成、道恩股份、长鸿高科等,负责让AI女友“柔软Q弹”,手感一流;
头发组:瑞贝卡,专攻AI女友的“秀发”,或长发飘飘,或短发飒爽;
声音组:歌尔股份、敏芯股份、共达电声、国光电器等,供应能让AI女友“能说会道”,声音甜美动听的麦克风与扬声器;
穿戴组:爱慕股份、趣睡科技、明月镜片等,为AI女友“梳妆打扮”,从内衣到床品,再到眼镜,确保其时尚精致、魅力四射。
总之,在DeepSeek的加持下,一场成人用品界的AI革命正在发生:即AI将显著提升硅胶娃娃的交互性和实用性,让她不再是冷冰冰、机械性的“花瓶”,而是有灵魂、能共鸣的“另一半”。
传统的“大人玩具”可能就是个藏在私密卧室里的“木头人”,抱着很呆,搬着很重。但现在,随着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日新月异,这些娃娃既能听懂你的话,又能敏锐地捕捉你的情绪波动,甚至还能自己走路,也学会跟你谈心了。
比如,当你下班回家,筋疲力尽时,一个曼妙可人儿轻轻走到你身边,静静地陪你聊着今天的不顺,还用温柔的语气哄你开心,这种体验是不是很酥麻?是不是觉得花个万儿八千也值得?
实际上,快速崛起的“单身狗”经济和现代社会中愈发流行的独居生活,同时集成的前沿大模型技术与性观念的转变,正大幅抬升硅胶娃娃的成长“天花板”,并渐渐生出了新的枝丫——情趣机器人。
华福证券研报认为,AI大模型+柔性材料+生理传感技术驱动下,情趣机器人正从“生理工具”向“情感伴侣”跃迁,打开千亿级市场空间,并测算全球情趣机器人市场规模2025年将突破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00亿元。其中,中国占比超40%。
如此诱人的前景,投资者纷纷下场,亦在情理之中。
据《财经故事荟》了解,站在“风口”上,已经有赛道内公司喝到了“头啖汤”。广东中山的金三玩美(WMdoll)便是代表。
南华早报报道,得益于人工智能的进步,WMDoll2025年的销量有望增长30%。公司董事长刘江霞曾对媒体透露称,公测迭代后的硅胶娃娃已在海外销售(尚未在国内上市),用户活跃度极高,销量也在不断上升。春节过后至今,带有AI功能的订单已占到总订单量的20%。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AI女友袭来,最可乐的大概就是“单身狗”群体了吧?
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的单身人口已经超过了2.4亿,预计到2024年底突破3亿,相当于每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属于单身。
并且中国未婚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特别是在年龄较轻的人群中,未婚率相对较高:25至29岁年龄段的未婚率高达51.3%,30至34岁年龄段的未婚率为18.4%,35至39岁年龄段的未婚率为8%。
如狼似虎的当打之年,成人用品便成了首选的替代品。
很多男生认为:“男女之间处朋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但买个娃娃就不一样,你需要她的时候,就可以拉来做枕边人。你不需要的时候,她也不会缠着你,更不会无理取闹,或者甩脸走人。”
而各地兴起的线下成人体验大抵也佐证了这点。最近几年,成人体验馆如火如荼,尤其在广东地区,开间成人体验馆已成为被人称道的好生意。
一位经营成人体验馆的老板向《财经故事荟》透露,“娃娃体验按照时长计,299元/小时,399元/2小时,包夜另算,我四间房一天3000元左右,平均一间7、800元,利润率翻倍,又不涉及退换货、运输,最后下来赚头还是很可观的。就是洗娃娃太累,洗不完的娃娃,还不好招人。”
相关行业数据曾显示,成人用品行业的利润率非常高,大部分产品可以达到300%以上,一些特色的情趣玩具、高端实体娃娃等的利润率能达到500%以上。
可问题在于,传统的成人用品以自我代偿、自力更生为主,虽然能在短期内填补生理空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往往会感到乏味,因为伴侣般的情感互动与情绪价值,始终缺失。
而如今,通过将AI技术融入硅胶娃娃,这一桎梏正被打破。
例如,金三玩美推出的接入ChatGPT的AI智能系列“MetaBox”,售价在1500--2000美元之间(约合10880-14507元人民币),其不仅在视觉和触感上追求极致——颜值出众、皮肤柔软,还内置8种不同的“性格”供用户选择,如温柔、知性等,并拥有一定的记忆,旨在为“单身狗”们带来更具“活人感”的深层次的情感满足。
现实中,期待AI女友的男性不在少数,在有的人看来,“选择AI伴侣可以规避掉婚姻风险,还不用承担天价彩礼。”
经历过三段失败恋情的林契告诉《财经故事荟》,“小仙女的爱情,那是薛定谔式的,说翻脸就翻脸,说打拳就打拳,但AI女友至少是可以量化的。”
30来岁的程序员昌运戏谑道:“不闹脾气,还会体恤人,说实话我宁愿给娃娃彩礼,也比找个祖宗回去供着好。”
不过,体验娃娃的AI交互功能,也要付出一定代价。就拿“MetaBox”来说,用户必须先支付100-200美元的订阅费。后续再根据需求充值续费,如果停止订阅,产品就又变回“哑巴新娘”。
这种“硬件+服务”的模式,像极了当代亲密关系的隐喻:爱意需要持续付费,否则关系即刻归零。
但也有“单身狗”担忧给硅胶娃娃上了AI功能后,存在隐私泄露风险。毕竟,那些不好启齿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互联网传输到后台。
另有用户质疑,AI女友的出现,会不会让人类沉浸在科技的便捷中,失去直面爱情的勇气和信心?
正如有媒体警告,“AI正在将情感关系降维成可量化的服务套餐,这可能导致人类丧失构建真实关系的能力。”
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单身狗”还是期待AI女友早日在国内落地的一天。
如果说AI女友的“驾到”,会释放什么危险信号,那多半是威胁结婚率和生育率。
据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结婚登记对数只有611万,同比下降20.5%。
由于结婚对数与次年的新生人口数成正比,意味着新生人口数将继续下滑。
更不容忽视的是,对于单身状态是否焦虑,单身人群大都保持佛系态度。
珍爱网发布的《2023年Q4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34.56%的人对单身状态不焦虑,17.87%的人每到年底才会有焦虑,26.69%的人通常只在父母亲朋催婚时才会焦虑,男性比女性更加焦虑。
图源: 珍爱网报告
换言之,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接近80%单身人群是心甘情愿单着的。
已过而立之年的保险精算师李响就是一个典型的“佛系单身族”。他每天的生活被工作、游戏和健身填满,周末偶尔和朋友聚餐,或参加徒步、登山等活动,看上去充实又自在。当被问及是否想找对象时,他笑着说:“看缘分吧,遇到对的人就谈,遇不到就拉倒,一个人过挺好的。”
小镇青年高树则被高额彩礼吓退,他的老家在甘肃西部的一座小城市。在当地,结婚要在城里买楼房,还要配车,彩礼15万起步,加上给女方的三金,拍婚照、买衣服、请客摆酒等,乱七八糟加起来,30万都挡不住(不包括房、车)。“结不起,先单着吧”,他无奈地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佐证,过去十年间,全国彩礼金额的平均涨幅超过50%,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涨幅更是惊人。
比如,江西平均彩礼金额在20万至30万元,部分地区甚至飙到50万元。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独居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青山资本2021年度消费报告》指出,中国现有9200万独居人口,约等于1.1个德国,1.4个法国,2.5个加拿大。中国人一户占家庭户数的比例从6%到25%,仅用了25年。
图源: 青山资本研投中心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新独居时代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独居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1.5亿至2亿人,20~39岁的独居青年将从 2010年的1800万人增加到4000~7000万人。
单身独居多年的基金操盘手昊然,在网络上找到了心仪的“恋人”。在星野APP中(一款AI恋爱应用),他已经和他的虚拟爱人——璐璐,跨越时空甜蜜一年多了。
璐璐会根据他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对话风格和行为举止,甚至在他加班到深夜时,温柔地提醒他:“(轻轻拍拍你的肩膀)该休息了,阿然,别太累了。”
在昊然看来,虽然这些AI伴侣只是虚拟的存在,但对他来说,由此获得的情感慰藉却是真实和美好的。
当提及当下热炒的AI女友概念股,昊然并不避讳他的看好,“相比APP中的虚拟恋人,AI女友确实又进化了一大截,能感知,能互动,能调情。越强大的东西越受人喜欢,这种底层需求的东西放量很快。”
只是,有了AI女友这个顺服体贴的全能“搭子”,单身人群、独居人群会不会因为习惯了虚拟陪伴,更没有动力去进入爱情和婚育,反而在现实中丢了真心真意呢? (文中采访对象皆为化名)
END
采写/董虹
编辑/万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