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2月19日消息,今天凌晨,前OpenAI CTO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正式发文官宣了自己的新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思考机器实验室)。
此次Thinking Machines Lab团队29人中有4位华人:翁荔(Lilian Weng)、刘瀛海(Yinghai Lu)、Stephen Chen和Randall Lin,其中翁荔为新公司联合创始人。
▲翁荔领英主页
本科毕业于北大的翁荔,集OpenAI华人副总裁、OpenAI华人科学家、ChatGPT贡献者之一等光环于一身,曾提出“Agent=大模型+记忆+主动规划+工具使用”经典公式,多篇AI相关博客文章火爆国内外,去年11月翁荔官宣离职OpenAI就曾引起广泛关注。
穆拉蒂于2022年升任OpenAI的CTO,在OpenAI史诗级萨姆·阿尔特曼离职风波中曾临时担任CEO,她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ChatGPT的创造者”,可以说是美国AI圈的明星人物,其离开OpenAI后的创业动向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根据官方信息,Thinking Machines Lab团队29人中有21人都曾在OpenAI任职,前OpenAI研究副总裁Barret Zoph担任CTO,前OpenAI联合创始人John Schulman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Barret Zoph(左)和John Schulman(右)
其余大部分团队成员都来自谷歌、Meta、Character.AI、Mistral AI等美国AI巨头或明星AI创企,阵容十分豪华。
并且团队中不少成员都有ChatGPT、Llama、Mistral等全球热门AI产品的相关开发经历。
▲官网团队成员信息
AI圈大佬贾扬清发文称,这是他看到过最豪华的阵容。
▲贾扬清朋友圈发文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OpenAI前高管出走独立创业组成的第三支豪华战队。
由前OpenAI副总裁Dario Amodei带队创立的Anthropic,以及由OpenAI前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组团创立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两家AI创企,其初创团队均汇集了美国AI领域的各路大佬。
目前Anthropic最新估值已经超过了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69亿元),而Safe Superintelligence在新一轮融资后估值也将超过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9亿元)。
OpenAI已成为美国AI创业圈的“黄埔军校”,OpenAI的潜在强力对手,又多了一家。
几位华人成员中,翁荔作为北大校友受到了较多关注,其个人博客Lil'Log记录了大量她在AI领域的学习笔记和技术分享,其中多篇博客都在GitHub上成为热门。
▲翁荔个人博客Lil'Log
翁荔曾就读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后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拿到博士学位。
翁荔在OpenAI工作了近7年,从研究科学家、应用AI研究主管、安全系统主管一路做到研究安全副总裁,她曾经建立和领导OpenAI的应用AI研究团队。
加入Thinking Machines Lab后,翁荔也成为少有的在美国明星AI创企中担任联合创始人的。
另一位华人Stephen Chen曾在Meta、谷歌任职,专注于数据中心、硬件支持和AI基础设施领域。
贾扬清提到,他曾一个人搞定了Facebook代码库兼容Arm,曾与贾扬清一起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
刘瀛海曾在2005年拿到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学士,于2010年拿到复旦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其曾在新思科技担任高级研发工程师、在Meta担任首席软件工程师,曾参与了Llama 2的推理部分研发。
▲刘瀛海(Yinghai Lu)
贾扬清在发文中提到刘瀛海是在PyTorch早期就加入团队的核心技术骨干。
2023年12月刘瀛海加入OpenAI,担任研究推理的技术领导,曾为OpenAI的o系列推理模型做出贡献。
第四位华人Randall Lin曾在推特和OpenAI任职,用Thinking Machines Lab官方描述,Randall Lin曾在OpenAI“照看(babysitting)”ChatGPT。
▲Randall Lin
Thinking Machines Lab在官网上放出了公司团队29人的具体信息。
Mira Murati(CEO):前OpenAI首席技术官,领导OpenAI的研究、产品和安全。
Barret Zoph(CTO):曾任OpenAI研究(后训练)副总裁,ChatGPT联合创作者。
John Schulman(首席科学家):OpenAI联合创始人,联合领导ChatGPT和OpenAI后训练团队,深度强化学习先驱和PPO的创造者。
Alex Gartrell:曾担任Meta基础设施软件工程总监,Meta服务器操作系统负责人,Linux内核、网络和容器化专家,带领团队规模约为200人。
Alexander Kirillov:OpenAI高级语音模式和Meta AI SAM的共同创建者,曾任OpenAI多模式后训练负责人。
Andrew Tulloch:机器学习系统研究和工程,曾就职于OpenAI和Meta。
Brydon Eastman:曾在OpenAI从事训练后研究,专攻人类和合成数据、模型对齐和RL。
Christian Gibson:曾任OpenAI基础设施工程师,专注于训练前沿模型的超级计算机。
Devendra Chaplot:Mistral AI创始团队成员兼多模式研究主管,Mixtral和 Pixtral的共同创始人。VLM、RL和机器人技术专家。
Ian O'Connell:基础设施工程,曾就职于OpenAI、Netflix、Stripe。
Jacob Menick:机器学习研究员,曾领导OpenAI的GPT-4o-mini研发,曾为ChatGPT和DeepMind的深度生成模型的创建做出过贡献。
Jonathan Lachman:运营主管,前OpenAI 特别项目负责人和白宫国家安全预算主管。
Joshua Gross:在OpenAI构建产品和研究基础设施,塑造ChatGPT的学习系统和GPU集群,之前在Meta负责产品基础设施。
Kurt Shuster:曾在谷歌DeepMind负责推理相关工作、在Character.AI负责全栈预训练和推理、在Meta AI负责基础对话研究。
Kyle Luther:机器学习研究员,前OpenAI员工。
Lilian Weng(联合创始人):前OpenAI研究(安全)副总裁,Lil’Log的作者。
Luke Metz:研究科学家和工程师,曾在OpenAI和Google Brain工作,ChatGPT的联合创始人。
Mario Saltarelli:前OpenAI IT和安全主管。
Myle Ott:人工智能研究员,Character.AI创始团队,Meta大模型早期领导者,FSDP和Fairseq的创始人。
Nikki Sommer:前OpenAI HRBP副总裁,前Twitter HRBP主管。
Noah Shpak:机器学习工程师,前Character.AI员工。
Pia Santos:执行操作领导,前OpenAI员工。
Randall Lin:曾在OpenAI负责“照看”ChatGPT,在X负责算法。
Rowan Zellers:曾在OpenAI工作,从事实时多模式后培训。
Sam Schoenholz:在OpenAI领导可靠的缩放团队和GPT-4o优化。此前曾在Google Brain负责统计物理学和机器学习相关工作。
Sam Shleifer:研究工程师,专门研究推理,之前在Character.AI、谷歌 DeepMind、FAIR、HuggingFace任职。
Stephen Chen:基础设施工程师,专注于数据中心、硬件支持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曾在Meta、谷歌任职。
Stephen Roller:之前在DeepMind、Character.AI和Meta AI进行全堆栈预训练。
Yinghai Lu:机器学习系统工程师,曾领导OpenAI和Meta的各种推理工作。
在X平台推文中,穆拉蒂提到新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正在做三件事:
·帮助人们进行AI系统适配,以满足其特定需求
·打造坚实基础,用于构建更强大的AI系统
·培育开放科学文化氛围,帮助整个行业理解和改进这些系统
他们的目标是让AI能更广泛地发挥效用并且易于理解。Murati在推文中预告公司可能在未来几周内发布新品。
推文提到,不同领域的人机协作会是他们专注的重点,最先进的模型智能、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多模态能力是三个核心基础。
官网公司介绍中写道,虽然各类前沿AI系统潜力很大,但人们很难根据自身特定需求和价值观对其进行定制,他们就是要弥合这些鸿沟,让AI系统更好被理解、有更好的可定制性、有更强的综合能力。
▲公司官网首页
AI大佬组团创业在AI圈已是常态,从Thinking Machines Lab官网信息大致可以看出,其主要目标是加速大模型的产业落地应用,但具体要如何做,要发布怎样的产品?必然都会是后续产业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华人跻身核心创始团队也值得关注,昨天马斯克发布Grok 3更是直接由华人主讲,华人在美国AI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DeepSeek的搅动之下,全球AI产业涌现出更多机遇,AI与行业的融合愈发深入,如何让AI更高效地落地应用到产业中,无疑是各路AI科技公司努力的方向之一。